QX∕T 425-2018 系留气球升放安全规范(气象)

ID

60AAC073858846D0986B224291A17F52

文件大小(MB)

0.45

页数:

12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8-27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07. 060,A 90,中 华人民共和 国气象行业标准,QX/T 425—2018,系留气球升放安全规范,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releasing captive balloon,2018-06-26 发布2018-10-01 施,中国气象局 发布,QX/T 425—2018,目 次,前言 .II, 范围 .. 1,2规范性引用文件 1,3 术语和定义 . 1,4 基本规定 1,4. I 球皮 .1,4. 2 气体.1,4. 3 条幅 .1,4. 4 绳索 .1,4. 5 固定物 ..1,4. 6 怀发 .1,4. 7 气瓶 2,5 升放要求.2,5. 1 准备工作 .. 2,5. 2 气体灌充 .. 2,5. 3 升放 .3,5. 4 回收 . 4,附录A(资料性附录)系留气球净举カ计算方法..5,参考文献. 6,I,QX/T 425—2018,前 言,本标准按照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345)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重庆市气象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李家启、丁海芳、任艳、陈欢、李良福、张玉坤、覃彬全、张强、许伟,n,QX/T 425—2018,系留气球升放安全规范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系留气球升放安全的基本规定和升放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庆典、集会、广告宣传活动中系留气球的升放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/T 5099钢质无缝气瓶,GB/T 28123工业氮,TSG R0006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,3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 1,系留气球 captive balloon,利用绳索系留于地面物体上,直径大于1. 8 m或者体积容量大于3. 2 m3,轻于空气的充气物体,4基本规定,4. 1球皮,球皮应具有产品合格证,无破损、老化、污渍、流痕等现象,4. 2气体,氨气应符合GB/T 28123的规定,4.3 条幅,条幅应采用不吸水、耐拖拽、阻燃的轻质材料制作,长度不宜超过15 m,宽度不宜超过1 m,4.4 绳索,绳索应耐磨损,且能承受系留气球升放地最大风速下的最大拉カ,4.5 固定物,固定物重量应大于系留气球净举カ的5倍,系留气球净举カ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,4.6 标识,标识宜选用宽8 cm、长12 cm的防水轻质材料制作,且应符合以下要求:,1,QX/T 425—2018,— —醒目、字体清晰、易于辨认,注明升放时间、地点、单位及其联系方式等信息;,— —球体下部和条幅下部各设置ー份;,— —牢固,且不受遮挡,4. 7气瓶,气瓶应符合GB/T 5099规定的技术要求,运输、储存和使用应满足TSG R0006要求,5升放要求,5. 1准备工作,5. 1. 1现场勘察,现场勘察的内容包含:,— —场地应满足安全要求,安全范围内无架空电线、油库、油气站等危险设施和易燃易爆场所,无高,大建筑物和树木等障碍物;,— —场地内人员活动情况对系留气球升放不构成安全影响;,— —局地气象环境(如峡谷风、局地高温等)不影响系留气球的安全升放,5. 1.2制定方案,方案的内容应包含升放系留气球的用途、数量、所需器材、场地布置、时间安排、人员分エ及责任、安,全制度、应急处置措施等,5. 1.3其他,5. 1.3. 1配备满足升放活动的器材设备和作业人员,5. 1.3.2关注天气,如遇不利气象条件,应及时取消或者变更升放活动,5.2气体灌充,5.2. 1灌充现场条件,5.2. 1.1室外灌充时,现场应满足下列气象条件:,— —地面风カ小于4级;,— —降水在中雨以下;,无雷电天气;,无冰雹天气;,— —地表温度小于55℃;,— —水平能见度大于50 m,垂直能见度大于25 m,5.2. 1.2灌充场地应开阔、平坦,无障碍物,避开人群,并在危险物体、危险设施和易燃易爆场所安全保,护区外,5.2. 1.3灌充场地半径应不小于10 m,且半径20 m内无明火、烟火,5.2. 1.4灌充区应使用警示带设立灌充警戒区,应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,5.2. 1.5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,设置“严禁烟火”等安全标志,5.2.2灌充前检查,5. 2. 2. 1操作前应全面检查作业现场、设备设施等,并符合安全生产要求,2,QX/T 425—2018,5. 2. 2. 2负责操作的作业人员不应携带火柴、打火机等火种,5.2.3灌充操作,5.2.3. 1气体灌充至少由三人实施,两人负责操作,一人负责安全,5. 2. 3. 2作业人员应位于气瓶出气口侧后方灌充作业,5. 2. 3. 3灌充前应检查球皮,球皮应在质保期内,且符合4.1的规定,5. 2. 3. 4充气管应可靠连接,充气管一端圈套在气瓶出气口,另一端插入系留气球进气口后,用棉绳扎,紧。充气管应使用多层橡胶管(加强型),不应使用塑料管,5. 2. 3. 5灌充时应缓慢开启阀门,少量放气,待瓶内气压逐渐降低时,再增加流量,每瓶气体的排放时,间不应少于8 min,5. 2. 3. 6系留气球能漂浮时,应保持充气管和固定环拉カ平衡,防止拉カ过大造成充气管脱落,5. 2. 3. 7灌充过程中,应随时观察系留气球状态,避免系留气球与其他物品摩擦或碰撞,并根据气温情,况确定充气量的多少。当气温较高时,应减少充气量,5. 2. 3. 8充气完毕,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,松开系留气球进气口上紧固的棉绳,缓慢抽……

……